作者:tryine2025/8/8
请认准本次的“罪魁祸首”——蚊子界的“花臂大佬”: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(俗称“花蚊子”)。
(图源:云南疾控)
它们通体深黑,身体和腿上布有醒目的银白色斑纹,喜欢孳生于积水的容器中,每年4-10月为繁殖高峰期。在白天(尤其是清晨和黄昏)异常活跃,叮咬凶猛。
当一只“花蚊子”叮咬了正处于病毒血症期的病人后,病毒便进入蚊子体内增殖。经过2-10天的“孵化期”(外潜伏期),这只蚊子就变成了“移动病毒库”,当它再次叮咬健康人时,病毒便注入新宿主血液中。
注意
并非所有“花蚊子”都携带病毒,只有叮咬过病人的蚊子才可能携带病毒。同时,基孔肯雅热一般不会通过日常接触(如交谈、拥抱、共餐)或呼吸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。
基孔肯雅热患者在感染后通常会在3-7天内(最短1天,最长12天)出现症状,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当天至发病7天内具有传染性。
化学驱离:暴露皮肤涂抹有效驱蚊剂(含避蚊胺DEET、派卡瑞丁Picaridin等有效成分),按说明足量、定期补涂。电蚊香、蚊香片也是室内好帮手。
周边环境勤清理